提示:本内容由笨鸟数学原创编写,并有专人为内容进行答疑。广大考研学生们,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mathkit。
前言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当年的考研经历。我当年考研的时候,考的是数学一,题目非常难,后来听说很多人都被难哭了,但是我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只对自己的复习过程印象十分深刻,感觉那个时候,浑身充满力量,每个毛孔都是张开的,每天都在用心的记公式,记题型,每天都有很大的提升,感觉那种提升速度都是蹭蹭的。那个时候考研,不像现在有知乎,有B站,有各种辅导班,各种醒脑课,各种保命技巧等,我所依靠的只是考试大纲,历年真题,模拟题等少数几本资料,至此养成了我高度重视考试大纲的良好习惯。考研之前,数学并不是我的强项,但是考研之后,数学彻底成为了我的强项。当年的数学一,我考了120多分,现在看来这个分数其实并不高,但是因为考题特别难,实际上折算一下,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35+。
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每天中午自学一会儿数学,养成了还不错的学习习惯。但是,经过考研数学的洗礼,我才算彻底明白数学是什么。很多东西,只有亲身体会过之后才能明白,否则只听别人的说教,即便对方说的天花乱坠,你往往也理解不了,数学就是这样。
对于一个数学厉害的人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是非线性的。但是对于很多数学菜鸟来说,他们把数学的学习当做一个线性过程,首先熟悉基础,接着强化重点,最后模拟冲刺,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对的。对于一个数学高手来说,他的学习过程是随时随地都在记,随时随地都在冲刺,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高手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很难用语言完全描述出来。不过,有些事情是核心之事,应该重视起来。
考研数学快速提升的秘籍
考研数学快速提升的秘籍分为两大方面:心态方面,习惯方面。
心态方面,不要追求完美,把精力聚焦在占比高、考得勤的内容上。
习惯方面,要做到两个好习惯。
第一个好习惯:每天抽出30分钟,学习和复习重点知识,培养数学的敏感度。
高数部分的重点知识包括:极限计算(等价无穷小、洛必达法则)、导数应用(单调性、极值、凹凸性)、不定积分与定积分计算(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应用(面积、体积)、二重积分(直角坐标 / 极坐标计算)、曲线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应用)。另外,傅里叶级数、欧拉方程这类低频难点,也要兼顾一下。
线性代数的重点知识包括:矩阵运算(乘法、逆矩阵、秩的计算)、线性方程组求解(齐次 / 非齐次方程通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相似对角化)、二次型(标准化、正定判断)
概率统计的重点知识包括:随机变量分布(离散型:二项 / 泊松分布;连续型:正态 / 均匀分布)、数字特征(期望、方差、协方差计算)、参数估计(点估计: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需要提醒一下:放弃超低频考点(假设检验、区间估计复杂计算,近 5 年没考过),不记复杂推导过程,重点掌握计算步骤和公式怎么用即可。
第二个好习惯:每天抽出30分钟,根据上述考点找重点考题,反复的练习,培养计算能力,达到快速且准确的考试能力。同时,准备一个错题本。一般情况下,错题的原因分为两类:计算失误类和思维出错类。
计算失误类往往因为符号错误、得数算错等粗心原因造成的,这类问题改了就能少丢粗心分。思维出错类往往因为性质记混,条件遗漏等思维出现偏差导致丢分,这类问题就能保证会做的不丢分。
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考研数学考到120+不成问题的。
《30天30分》1对1辅导
数学的提升,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很难的。很多人的学习的过程如同无头苍蝇,而知识如同一盘散沙,最终导致考研效果不理想。考研数学的平均分大约在70分左右,就说明了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是有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的提升成绩,达到100-120分这个区间,我们推出了《30天30分》1对1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