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差生的精神内耗
很多数学差生会出现精神内耗。在笨鸟数学训练营里,经常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老师,我感觉自己最主要的问题是忘得太快了,学线代高数忘,现在概率论的内容也一点都想不起来。今天开了真题发现很多知识都特别陌生,如果是一个月以前的我应该能做出来,现在我忘光了……
老师,知识点方法遗忘这怎么办呢?感觉之前学过的,现在看,又记不起来了。是理解的不到位,还是重复的还不够呢?
这个现象反映出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遗忘?
(2)如何克服遗忘呢?
2、为什么会出现遗忘?
我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发现现象的本质。首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
现在有两个人,名字叫小A和小B。小A喜欢数学,他平时没事了会看看数学内容,所以他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很熟悉。小B不喜欢数学,他平时不会看数学内容,所以他对数学知识很陌生。小A和小B都想考研,从2025年1月1日开始,他们同时开启了考研之路,这个时候他们两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考研起跑
起跑之后,A能够快速的锁定重点知识。这个锁定的动作会给小A带来很多深远的影响:
(1)锁定,意味着筛选和留存。筛选出不重要的,留存住最重要的,所以小A的学习心态是非常积极,有爆发力的。在这种心态下的学习,效果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小A的学习效果是最强悍的,大脑是有活力的,他能区分哪里需要用力,大脑是不容易忘记的。
(2)锁定,意味着专心,持续,反复。没有专心,持续,反复,那就不叫“锁定”了。在锁定的状态下,小A会持续的反复的复习重点知识,小A的一门心思就是学习。小A不会出现精神内耗,因为他一门心思在学习和复习。
反观小B,由于数学基础薄弱,起跑之后,他没有锁定重点知识的能力,他还需要把所有的数学知识过一遍,了解和熟悉一遍。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前面学,后台忘”的情况,小B会十分焦急,他会出现精神内耗,他会满脑子寻找“如何克服遗忘的技巧”。
遗忘本身是无解的,但是小B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克服遗忘的技巧,可想而知,他浪费了多少的时间。这就是内耗的典型表现。小B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复习上,而不是寻找克服遗忘的技巧上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小A和小B的考研之路,本质就是龟兔赛跑。一个跑的飞快,而一个慢慢腾腾的。

龟兔考研
3、如何克服遗忘?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克服遗忘的前提的要学会锁定,而锁定的前提是懂得筛选。所以,我们要走小A的路子。但是,过去时间不可追,你根本没有时间再回到之前,不可能再有大块的时间去熟悉数学基础知识,这个时候需要“重病则用猛药”的心态。要扔掉概念性的数学知识,锁定必考的重点知识,这个时候务必要以考试大纲为中心。
数学差生差的不是一项,而是全面的差,所以,直接刷题对数学差生来说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刷完图之后需要总结,很多数学差生并不具备总结和提炼的能力。很多人的思路是“先做题,后总结”,而我认为应该是“先总结,后做题”,先根据考试大纲圈出重点知识,尝试把它们记住,然后根据重点知识找相关的题型,再次把题型记住。
另外,人的大脑是个逐步学习和热身的过程。你上来就背题,肯定效果很差的。你应该先背考点,毕竟考点不是考题,没有思维技巧和思维深度,相对来说,更容易记住。等你背的有感觉了,知道背是怎么回事了,你再尝试去背题。这才是最科学最自然的学习过程。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有的人会觉得我的做法跟考研初期夯实基础阶段的做法类似,错,大错,特错。我的建议是直面重点和考点,无论是数学学霸还是数学差生,压根就没有理解概念和夯实基础这个阶段。如果你在学习考点和重点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懂,你可以顺手牵羊般把基础概念看看就行了。也就是说,你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锁定状态。如上文所说,只有处于锁定状态,才能有效的解决遗忘问题。
提醒:数学的学习,如同登台阶,假设有150个知识点,就相当于有150个台阶,有150个分。每学习一个知识点,你就应该登入一个新的台阶,并获得1分。我之所以拆分出背考点和背考题两个步骤,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背这个意识,所以先需要培养这个背的感觉和能力。
必背50考点
未完待续...
인사드립니다! 여기서 처음 댓글을 남기는 거라 간단히 인사드리고 싶었습니다.
당신의 기사를 읽는 것을 진심으로 즐기고 있습니다.
같은 주제을 다루는 다른 블로그/웹사이트/포럼을 제안해 줄 수 있나요?
고맙습니다!
I have been browsing online more than 3 hours today, yet I never found any interesting article like yours.
It's pretty worth enough for me. Personally, if all web owners and bloggers made
good content as you did, the net will be much more useful than ever before.